国有企业改革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4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5:2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教训
  王宗坑
  (集美大学社科部, 福建厦门 361021)
  [摘 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改革、产权改革的关系, 明确国有企业
  改革的目标、实质, 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 坚定不移地打好攻坚战, 这就是我国20 多年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教训。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基本经验教训; 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 F 276. 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20 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 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 对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
  纪目标,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以下几点基本经验教训:
  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关系,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 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中, 我们采取了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利
  改税、拨改贷、工业生产责任制、承包制、分税制等各种措施, 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有益探
  索。虽然这些改革是试图在原有计划经济*下来搞好国有企业, 收效甚微, 但是, 正是这些
  探索, 才使我们逐步认识到, 要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企业问题, 只在传统计划经济*下进行政
  府与企业之间放权让利、*调整是不行的,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如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重要的一条, 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
  *改革的关系, 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要以经济*改革的目标为依据, 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和要求, 企业改革要服从、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部经济。
  只有明确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才能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最先只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不承认是商品
  经济。后来开始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但不敢提市场经济。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根本
  对立的, 自然也就不敢触动计划经济*, 只能提出放权让利的企业改革措施。直到党的十
  四大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并据此进一步阐述企业改革、
  市场体系培育、宏观*完善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后, 才最终认识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
  的微观基础和中心环节。提出采取企业公司制改造、抓大放小等措施来进行企业改革, 实现业投资结构,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变国家一元化投资主体为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 并以
  发行股票、建立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三要改变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的存在范围与比
  重, 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把有限的国有资产集中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
  键领域, 保证战略重点, 逐步退出大部分竞争性领域, 适当缩小范围, 降低比重, 提高国有
  资产的整体质量。通过产权改革, 理顺产权关系, 使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化、人格化、开放
  性、流动性, 使国有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经营权相分离, 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
  为规范的现代公司。
  三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巨大成就及改革的艰巨性
  20 多年来, 我们积极探索, 艰辛劳动,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
  就主要表现在:
  从国有企业改革本身来看, 一是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实质是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的微观实现形式。二
  是进行了国家100 户、地方2343 户试点, 取得以产权改革为关键、以市场经济为依据等经
  验。三是摸清并着手解决了产权改革、政企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下岗职工再就
  业、企业家造就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从国有企业本身机制来看, 初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理顺产权关系, 职业化企业家逐
  步成长, *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不断减少, 企业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企业经营机制发生
  了深刻变化, 初步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
  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来看, 一是国有经济掌握着社会总资产中的最重要最关
  键的部分, 牢牢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的部门, 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
  国有经济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力量, 建设资金的重要源泉,
  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靠基础,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关键。
  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改革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目标还没有实现。我
  们面临的困难是不少的, 挑战是严峻的,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是艰巨的。就国有
  企业面临的制度性矛盾而言, 至少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五个难题:
  一是企业改革的主体是谁? 即依靠谁来进行企业改革? 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主要依
  靠这一主体, 使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功。城市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体是什么? 从实践来看, 还处在*主导型, 即由*作为改革的主体, 依靠*的
  指挥并直接参与。其次才是群众的参与。从理论上说, 城市企业改革的主体必须是工人阶
  级, 要紧紧依靠这一改革的主力军, 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发
  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但如何使工人阶级自觉成为企业改革的主体, 尤其在企业改革进入攻坚
  阶段, 出现大量职工下岗的情况下, 认真做好下岗分流和再就业, 从而确实尊重职工的主人
  翁地位, 始终依靠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参与改革, 这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是下岗职工如何安置?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
  出来。盲目投资, 重复建设, 资金不足, 企业用人过多, 造成亏损面大, 困难重重, 这就需
  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资产重组, 必然导致大批职工下岗。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不能因职工下岗而停止企业改革, 也不能对下岗职工不管不问, 要从事关改革发展及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
  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社会、企业、职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观
  念、强化培训、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就业机制等来解决, 这也是有不小的
  难度, 只有加倍努力才可能做好。
  三是国有产权的代表是谁? 即由谁代表全国人民拥有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在我国,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 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这是
  很清楚的。问题在于, 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是由*的哪个部门还是由地方*来代表
  国家? 在现实中, 当进行投资决策、分配利润时, 往往有不少部门和地方*要求参与, 而
  在承担如国有资产流失责任时, 又难以找到具体部门、单位, 即所谓“所有者缺位”。而且,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财政分灶吃饭后, 各个地方依靠当地劳动者劳动积累起来的资金投资兴建
  国有企业, 这些资产当然归各地劳动人民所有。如果也一起与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称为国有
  资产, 就显得有所名不副实。应该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分级经营。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
  产, 由在全国*常委会中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来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所有权; 而地方
  投资形成的资产, 由在地方*常委会中设立的资产管理委员会来代表地方人民行使地方资
  产所有权。要在*中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 这涉及到*的修改、*职能的重新规定及
  **与地方*权限的划分等重大问题。
  四是如何真正实行政企分开? 政企不分, 企业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这是传统企
  业制度的弊端。我们一开始进行企业改革就提出要实行政企分开, 但进展缓慢, 效果甚微,
  至今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为何政企难以分开? 难在哪里? 难在政资不分。政企分开的
  前提是政资分开。而政资分开, 就必须把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分
  开。在全国*常委会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取代*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政资分开
  后, 企业不再办社会, *不再办企业, 开办的只是非盈利性、非竞争性的提供公*品的
  事业。*以精干、廉洁、高效的面貌专门从事*协调、宏观经济控制、社会保障、提供
  公*品等活动, 企业则成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而要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 也需要长期的理论与
  实践的探索。
  五是如何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现代公司
  制要求按法定程序产生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
  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在试点企业中, 由于国有股占绝对多数, 有的企业没有成立股
  东代表大会, 公司领导人自然是由国家有关部门任命, 由国家决定。“新三会”与“老三会”
  的关系难以协调, 有的董事长直接由原厂长或*担任, 监事会*直接由原工会*担
  任, 没有按程序选举, 有的公司董事长、监事会*、总经理名义上是选举、聘任的, 但实
  际上也是由控股者———国家说了算, 难以形成一个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 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
  构, 也是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的。
  总之,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这些困难是长期积累起来的, 解决起来不是那么简单、容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但是, 我们不能产生畏难情绪,
  丧失改革信心。我们既要正视困难, 又要看到并很好利用企业改革的有利条件(如党的十五
  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 ,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这些
  困难, 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矛盾,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锲而不舍地努力, 战胜艰难险
  阻, 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 ] . 求是, 1999 , (2) : 4 - 14.
  [2 ] 宗寒. 建国以来国有经济的发展及其基本经验[J ] . 求是, 1999 , (16) : 28 - 32.
  [3 ] 周叔莲. 中国20 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 . 理论学刊, 1998 , (4) : 44 - 53.
  [4 ] 肖金成. 国有资本运营论[M]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第1 期 蒋晓蕙: 遗产税赠与税税制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35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