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 最的 仁慈 的皇帝 是那一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5 00:4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00:46

皇帝没有仁慈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00:40

最仁慈的皇帝你每个老百姓的心理,梦里。 圣人出,黄河清 人民都渴望有个好皇帝来让我们生活的幸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00:44

按中国古代儒家的理想,君主应该仁爱慈惠,如此就有可能实现仁政,就有可能出现天下大治的盛世。暴君在位当然不会有什么仁政,但是否仁慈的皇帝就一定能够使仁政成为现实?对此,大概人们是不会给予肯定地回答的——除非个别的生活在书本中的“读书人”。相反,在数千年政治的历史中,仁慈的帝王往往很难有什么作为,甚至还可能被某些权臣、外戚、太监们玩于股掌之间。西汉的第二位皇帝惠帝就是位很仁慈的皇帝,但在汉初的诸位君主中,是短命且最无作为的了。甚至,连司马迁的《史记》中都没有他的一篇,只是在吕太后的本纪中提了几笔而已,而后人几乎都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在皇位上坐了七年的皇帝。史载,汉高祖刘邦去世后(高祖十二年),太子继位,是为惠帝。惠帝的生母吕后欲除掉她所最痛恨的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便将赵王召到长安。“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黎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还做了一件让汉惠帝更加难以忍受的事:“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同上)仁慈固然仁慈,但却连自己的兄弟也无法保护。虽难以接受那种“非人所为”的事,想做一点儿“人事”却不可能,更不能够“治天下”,竟然进一步出现了“不听政”的状态,甚至最后郁郁寡欢,早早病逝。对于仁慈不能治理好国家,刘邦自然早就心知肚明。刘邦在世时,“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同上)显然,以权谋和强力夺得天下的刘邦,虽然后来也接受了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但他更清楚地意识到,治天下尽管需要“马下”,但仁弱如惠帝,却是难以承接大业的。相反,在古代中国,被称之为具有“雄才大略”而成就大业者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有一个被人们看作是仁慈的君主。其实,在古代中国,皇帝的仁慈往往就是的表现,谥号为“惠帝”,即是此义。除了汉惠帝,还有晋惠帝等等。而大清王朝的尾声也演出了与西汉初年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有点仁慈之心的光绪皇帝和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就如同汉惠帝与吕太后的复制品一样。这实在“难为”了古代的皇帝们:按照理想(其实是儒家的理想),帝王应当是圣明的仁者,应当像阳光雨露一样关怀爱护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但实际上,要稳稳地坐在皇帝的位子上而不被另外的某个人干掉,需要的往往不是仁慈而是铁腕,是权术,是阴谋或阳谋,至于要想“建功立业”,就更是如此了。而仁慈的有些软弱如汉惠帝,不仅成就不了什么大业,甚至活得窝窝囊囊,简直一无是处了。所以,有仁慈之心的皇帝固然让子民们企盼,但坐稳了皇位的大约不会不明白,用来粉饰装扮一下形象可以,千万不能当真了宋仁宗赵祯,在中国庙号封“仁”的皇帝本来就寥寥,赵祯是头一个,而且,他的所作所为的确突出,感人。
仁宗在位的42年,也是宋王朝最为安定祥和、远离战火的时期。仁宗辞世时,宋朝百姓悲恸不难理解,因为他是一位仁民爱物、心系众生的好国君,而敌对国家居然也举国哀伤,却是异常罕见的。当仁宗的死讯传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宋使的手痛哭失声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做皇帝做到这份境界,不论在哪里,都会赢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00:44

历史上的皇帝,给人的印象大都是凶巴巴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仁慈皇帝还是有的,只是数量不多罢了。宋朝的仁宗皇帝赵祯,可视为其中一个代表。为何?因为中国封“仁”的皇帝本来就寥寥,赵祯却是头一个,而且,他的“先进事迹”的确有点突出,有点感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