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1-29 15: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22 23:37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需要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从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推进生态建设。要强化生态林、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重要地质遗迹、湿地、草地、滩涂和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原生态,同时恢复和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要得到加强,基干林带完善,泥质海岸防护林封育试点实施。近海生态防护屏障的构建,将促进渤海湾生态环境的改善。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的建设,将实现连片成片造林,推广林经间作和枣粮间作。城乡绿化和水系整治,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将推动优良人居生态环境的建设。对水源地保护区、矿区地面塌陷区、落地油污染区、海(咸)水入侵区等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海沙开采退化区的综合治理,要逐步完善。黄河口生态用水指标的适度增加,将保持河口地区生态平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逐步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工程的实施,将确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东营、莱州、寿光、昌邑、邹平、博兴、乐陵等基本达到生态市(县)建设标准。
其次,强化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共同保护和共同治理,切实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城市(镇)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快,对已建成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要加强对工业治污力度的加大,依法关停超标排放企业,杜绝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在于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执法体系的完善,污染物减排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海洋工程、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及海洋倾废的环境保护监管,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工程的实施,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探索建立,将确保到2015年,重点行业及年耗能5000吨标煤、年取水30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企业70%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分别达到90%、98%。
再次,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积极探索资源集约节约和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资源开发保护长效机制,推进土地、水、矿产和海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利用要按照功能分区,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经营,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盐碱荒滩地等未利用地集中成片开发。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撂荒地复垦、盐碱涝洼地综合治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推进乡村适度合并,鼓励农民向城镇搬迁,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城市节水力度,强制推行节水设备和器具,鼓励再生水、中水回用,发展高耗水行业,支持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农业旱作技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大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地面蓄水能力。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和完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推进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资源管理改革,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和水权交易市场。加快更新改造供水配水管网,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再生水回用率,力争到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再生水回用率达到80%。矿产资源利用要依法管理,严格开发资格认证和许可管理,严禁滥采,杜绝矿产资源流失。加大地质勘查,增强后备资源保障能力,合理开发石油、黄金、卤水和岩盐等矿产资源。对石油、黄金等资源产区的发展,给予支持,国家安排分成的矿产资源补偿费适当倾斜黄河三角洲地区。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专项用于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和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推进东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海域资源利用要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统筹协调各行业用海,合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开展海岸与近岸海域整治与修复,实现集中集约用海。
最后,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设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新建工业项目要在园区布局建设,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向园区转移,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加快发展,发展一批新型环保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高效能、可循环技术研发,推广循环生产模式,加快化工、电力、建材、轻工等行业技术改造,构筑生态环保产业链。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一批特色生态化工园区,推动清洁生产,加快传统化工向低排放、可循环、精细化方向转变。支持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综合利用海水、卤水和岩盐资源,推进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提升炼化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合作,建设国内竞争力强的新型化工基地。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突出抓好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节能,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健全和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环境准入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行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大力削减COD和SO2排放量。
专栏6列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包括水污染治理、海咸水入侵治理、大气治理、防护林和生态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节能重点工程等。这些工程将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