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05:39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月经稀发、多毛、肥胖、长痘痘是该病典型的症状。” 这是健康网站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解释。有人一看到这个解释就会对号入座。还有些患者,发现有些症状对不上了,则会怀疑起门诊医生的诊断。近日,一位读者罗敏(化名),就发来了一封关于咨询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邮件。
月经病祸因“多囊”?
罗敏今年24岁。说起她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要从她的月经说起。据了解,她的月经,从初潮开始就不准。她是15岁那年了的初潮,那时,她的月经量特别多,而且时间也特别长。
于是,罗敏跑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开了一贴中药,吃了中药后月经就没有了,此后还是比较正常的。后来不知怎么的,月经慢慢地变成了两个月来一次。17岁那年,一年也治来了两次。
17岁的时候,罗敏有去看过医生,医生说是学习压力大引起的,还说慢慢调理会好的。所以当时就没有特别在意。由于,后来学习一直比较紧张,所以就没怎么好好治疗月经病。
直到20岁那年,学习压力稍微轻了,罗敏才开始重视治疗月经不调的问题。这次,罗敏跑去看了西医,结果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证。这个诊断,令她有些不解,因为网上都说是胖人才会患“多囊”的。可是她很瘦,只是毛发较多而已。
为了治病,罗敏也就没有说什么,在医生的指导下。她先吃了一年的达英,那一年月经很正常,但听说吃多了不好就停了。因此,又找了位中医,进行中西医治疗。那时,西药吃的是克罗米芬片。效果是挺好的,但是如果当月停吃,月经就不会来。
去咨询医生,医生却告诉她,“等你结婚生孩子了,月经就会正常了。”这个解释根本就不能让罗敏满意。“我现在都不排卵了,一年多没有来月经了还怎么可能会生孩子呢?”罗敏在邮件中写道。
“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希望能帮帮我,谢谢你了。”
“多囊”不是胖人的专利
带着罗敏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杭州市中医院中妇科赵宏利副主任医师。赵医师分析说,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确实有很多人存在误区,门诊中经常碰到不少患者认为,只有胖的人才患“多囊”。其实不然。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还远未结束,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国内选用的是2003年鹿特丹标准,即: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4、上述3条中符合2条,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雄激素血症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氏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即可作出PCOS的诊断。这些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还有待研究。
由此可见,是否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人们的胖瘦是没有关系的。
赵医师还告诉记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影响着5%~10%的育龄女性,约占赵医师门诊月经病患者中的1/3。
治疗目的要分近期与远期,治疗手段要“因人制宜”
“由于PCOS的根本病因不清,可能会“终生”存在(绝经前),因此本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近期目标为调节月经周期、治疗多毛和痤疮、控制体重;远期目标为预防糖尿病、保护子宫内膜,预防子宫内膜癌及心血管疾病。PCOS临床表现多样、异质,每个患者具体需求不同,故临床医生治疗本病应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人制宜”, 也就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赵医师说。
比如,对于那些急于怀孕的患者。这些人可以通过选择促排卵治疗,增加患者怀孕的几率。相反,对于无生育要求的,不应使用克罗米芬、HMG等促排卵药物,因为过多应用促排卵药物会消耗卵巢储备,有报道说,还可能会增加卵巢肿瘤的风险。
就罗敏的情况来看,赵医师认为,她很年轻,如果目前没有生育要求,使用克罗米芬治疗就不必要。至于达因35虽可以控制月经,有一定降雄作用,但停药后,往往症状回到从前,常常是治标不治本。这类患者通过恰当中药调理,基本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殖内分泌状态,有自主排卵,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目的。
赵医师还提醒说,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并坚持运动。据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也存在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长辈患有糖尿病,那么,你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概率也就高了。当然,即使你的亲属中没有人患有糖尿病,但你却每天大鱼大肉,又不爱运动,患代谢性疾病也是有的。
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患者一样,她们也存在胰岛素抵抗,不管是瘦人还是胖人。在治疗中,如果,她们能改变生活方式,或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来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少吃油炸类、高胆固醇的食品,要管好嘴,动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