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人物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4:2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6:01

陆修静,字元德,号简寂,是中国道教早期的重要人物,活跃于406至477年间。他以编辑《道藏》而知名,是南朝时期道教斋戒与仪范制定的重要推动者。陆修静热衷于游历天下,搜集道家典籍,尤其对《上清经》、《灵宝经》和《三皇经》等经典有着深厚的了解。


在太始三年,宋明帝因其道法造诣,邀请陆修静前往建康,他在那里被安置在天印山(即方山)的崇虚馆,为帝君讲授道法。陆修静倡导儒、佛、道三教融合,强调斋戒对于求道的重要性,认为斋戒后辅以礼拜和诵经,是通向成道的路径。


在整理和传播道教经义方面,陆修静创作了《三洞》经书,包括《洞真经》(《上清》系列)、《洞玄经》(《灵宝》系列)和《洞神经》(《三皇经》)。为了区分道家典籍的真伪,他还编纂了《三洞经书目录》,这是道教经书的第一部总目。针对《洞玄灵宝》等经书的真伪问题,陆修静进行了校正,并撰写了百卷斋戒仪范,奠定了南方道教斋仪的基础,使之体系完备。


陆修静的改革使道教在南朝时期确立了天师道正宗的地位,他的贡献不仅限于理论,更在于实际操作层面,对道教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懿族。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代。笃好文籍,穷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游,遍历云梦山、衡山、罗浮山、峨嵋山等名山胜地。元嘉末约(453年)“市药京邑(今南京)”。宋文帝闻其名,“慕其风”,命左仆射徐湛延请入宫讲道。不愿囿于束缚,固辞不就,“遂诉江南”,继续周游四方布道。大明五年(461年)来庐山,“爱匡阜之胜”,构筑精庐居处修道,是为太虚观。自此,以太虚观为大本营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为庐山道教势力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作出了极大贡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