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23:14
据统计,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约占患病人口总数的20%,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达12.3%。患病儿童是特殊的用药人群,那么宝宝用药,家长易陷入哪些误区?
宝宝用药的误区
一、中药安全
很多人都有种观点,认为中药比西药更安全,所以更偏向于给宝宝吃中成药。但是药三分毒,随便服用同样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比如曾经就有报道,某个宝宝使用云南白药造成过敏抽搐,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牛黄解毒丸会使白细胞减少等,所以即使给宝宝服用中药也要重视起来,切忌滥用。
二、滥用退烧药
好多人认为宝宝发热只要吃点退烧药捂一下出出汗就好了,尤其是老一辈的长辈们认同这种观点的比较多,但实际上这样很容易造成假象,甚至会耽误宝宝的治疗。
因为宝宝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比较弱,所以一有病就容易发热,而其他症状很难显现出来,所以发热实际上是宝宝疾病的信号,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刚一发热就立马吃药压下去了,常常会掩盖真实的病情。
所以宝宝如果出现发热的情况,应该及时查明病因,再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通常宝宝体温不超过38.5°的话不需要用药,妈妈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只要能吃睡能玩,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妈妈可以配合使用冰袋等物理方法帮助降温。
三、*药减量服
许多药品说明书上都写着“小儿酌情减量”,但是这个减量到底减多少也没有具体说明,一些妈妈就直接减少一半的量给宝宝吃了。但事实上宝宝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贸然使用*药品很容易出问题,有统计表明,宝宝服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是*的2倍。所以妈妈们最好给宝宝选择小儿专用药剂,减少对宝宝身体的负担。
四、用果汁、糖水让宝宝服药
有的宝宝嫌药太苦不愿意吃,特别是中药,爸妈喂不进去,索性就拿果汁或者牛奶、糖水让宝宝吃药,虽然药是喂进去了,效果可打了折扣。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
五、身体弱用补药
现在好多宝宝从小就开始服用一些补药,特别是一些体质较差的宝宝,爸妈本来希望补药能改善宝宝体质,帮助他健康成长,但是因为缺乏医学知识,反而事与愿违。医生建议,健康的宝宝不要服用补品,体质弱的宝宝最好也等5岁以后再服用,还要严格遵照医嘱,千万不用凭经验或者熟人推荐就乱用。
六、一病多药
有的宝宝患了一种病,妈妈往往同时给他吃多种药,希望好的快点,减少宝宝的痛苦。但有些药同时服用作用会互相消抵,毒性反而叠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比如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总之,应该加强护理,而不能依赖药物起作用。这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法。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资讯,可以登录倍领安全网,更多详情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