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性罕见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22:12

在医学领域,ARVC,即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自1977年首次揭示其神秘面纱以来,就以其罕见性和复杂性著称。这是一种以右心室心肌脂肪和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主要侵袭右心室特定区域。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RVC与多种基因突变息息相关,它带来的症状如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和心力衰竭,让诊断工作尤为重要。
诊断标准包括功能和结构的双重考量,以及对心室壁组织学特性的深入剖析。关键指标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层次:
1. 主要标准:不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V4、V5或V6导联的T波倒置,或者14岁以上伴有传导阻滞的Vl-V4导联T波倒置。
2. 传导异常:右胸导联(V1-V3)出现Epsilon波是主要特征;次要指标包括QRS波群增宽、晚电位、特定时间参数的异常,如QRS-D时限、LAS时限、RMS40和QRS终末激动时限。
3. 心律失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速是主要诊断依据,次要标准可能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型室速、频繁室性期前收缩(每日超过500次)等。
4.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存在ARVC患者的记录,或有可疑家族史和早年猝死事件,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ARVC的诊断需要满足2项主要标准和2项次要标准,或者4项次要标准。临界诊断则为1项主要加1项次要,可疑病例则为1项主要标准或不同方向的2项次要标准。基因诊断作为辅助手段,对鉴别Uhl氏畸形(先天性右心室缺如)和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至关重要。
治疗上,ARVC尚无根治良方,目标在于降低猝死风险。通过危险度分层,如心源性猝死史、晕厥事件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安装ICD以预防猝死。然而,射频消融治疗虽然在某些中心被报道,但由于ARVC的心律失常复发率高,常作为ICD辅助手段来减少不必要的放电,延长设备寿命。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位4岁男童,因腹胀和乏力就诊,超声检查揭示了心脏肌肉病变和全心功能不全。治疗初期,水肿得到缓解,但心功能恶化。基因检测揭示他携带PKP2基因的缺失和错义变异,确诊为ARVC。尽管采取了强心、扩血管和抗凝等治疗,但他的心功能最终未能逆转,因心力衰竭而离世。
基因分析揭示了PKP2基因变异在ARVC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而这一病例也突显了治疗的挑战和疾病的严重性。在治疗过程中,尽管使用了多种药物,但心功能的恶化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