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词抒发感情的句子是什么,这个句子写出了怎样的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3:4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3:47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然而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表达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作品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作者简介:

范仲淹(9-1052年),字希文,祖箱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3:47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3:5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译: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哪谈得到归去?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抒发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3:48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然而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表达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作品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作者简介:

范仲淹(9-1052年),字希文,祖箱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3:49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3:47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译: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哪谈得到归去?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抒发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