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员级装甲舰组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5 21:4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22:44

1885年,清*吸取中法战争的教训,开始重视海军建设,特别是福建船政水师的损失促使和澎湖海防成为关键。面对财政困境,直隶总督李鸿章提议购买“济远”式巡洋舰,*财政支持了这一计划。然而,战后立即大规模采购的举措并未持续,如威海之战的教训所示。李鸿章本计划订购4艘,但实际只造了一艘,后续又提出更多舰艇,背后可能有*考量。英德关系变动影响了采购决策,尽管在英国建造,李鸿章仍坚持德国设计。


曾纪泽,曾国藩之子,接到“济远”订单后,他谨慎调查并确认其技术先进性,随后直接向总理衙门汇报。在设计问题上,李鸿章与曾纪泽意见不合,曾纪泽验证后发现存在上重下轻的问题。李鸿章改令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修改,提出两种选择:一是改进“济远”级以增强防护,二是全新的装甲巡洋舰设计。装甲巡洋舰因其成本效益和生存能力吸引弱国海军,但李鸿章最终决定改进型,并签订造舰合同。


醇亲王奕譞收到批评后,慈禧太后暂停了“济远”号的建造,并派曾纪泽和许景澄考察。许景澄提出“经远”级装甲巡洋舰方案,结合德国技术和“济远”级设计。舰体构造独特,如首楼甲板用于起锚,装甲司令塔和信号旗室等设施完备,双烟囱设计也改善了工作环境。舰上设有舷墙、吊床和小艇等防护设备,而“经远”级的装甲巡洋舰反映了19世纪的战术和设计理念。


“经远”级军舰装备了备用双联人力舵轮,铁甲堡防护坚固,模仿“定远”级,但存在位置低、接缝易损等问题。尽管如此,舰首尾的穹甲甲板和主炮露炮塔的配置,体现了对前方火力的重视。舰尾采用密集防御,但受结构*,未配备大口径尾炮。此外,“经远”级引入了现代化设备,如电气照明和强力水泵。最终,李鸿章选择了“经远”和“来远”两艘军舰在德国建造,并在1887年完成,林永升等军官成为首批接收舰只的人员,邱宝仁,福州出身的留学生,以其勤敏才智成为“经远”舰的管驾之一。


扩展资料

“经远”级装甲巡洋舰,正常排水量2900吨,长82.4米,宽11.99米,最大吃水5.11米,主尺度大于“济远”级穹甲巡洋舰,但吃水相近。动力系统采用的是2座先进的卧式三胀往复式蒸汽机,配套使用4座分别安装于2个锅炉舱内的燃煤锅炉,锅炉单个重38吨,底座长约18英尺,宽约11英尺6英寸,蒸汽机汽缸直径分别为33.5英寸,45.5英寸,66.5英寸,活塞行程29.5英寸,2座蒸汽机通过主轴各驱动一个直径4米的铜制螺旋桨,功率4400匹马力,航速16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