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4 19: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2:27
全球流动性是一个复杂且度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聚焦于全球流动性,探讨其在不同维度的表现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流动性问题并非新现象,历史上曾多次引起关注,尤其是在储备资产的潜在短缺或过剩的背景下。例如,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试图重建金本位体系时,Cassel提出了对黄金短缺的担忧;而Triffin则警告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供给与美国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这些问题促使讨论了如何通过国际机制提供流动性的可能性,例如设立国际最后贷款人角色。
近来,全球流动性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银行系统(CGFS)等对全球流动性制定了监测框架。监测活动主要关注银行信贷和国际总额,旨在维持国际金融稳定。学术界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并探讨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是否足够储备货币/资产以及新兴国际货币(如人民币)的角色。确保充足的全球流动性可能需要财政支持。
全球流动性框架分为六个主要维度,包括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国际融资流动性、私人货币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储备资产可获得性和国际公共流动性支持。每个维度都与流动性的重要方面相对应,并与当前的主要问题相关联。例如,金融市场流动性评估固定收益和股票市场的交易成本,国际融资流动性则关注企业从海外或国际货币融资的便利程度,而私人货币流动性则涉及金融中介、非金融企业和家庭持有流动资产的趋势。
对于全球流动性稀缺或泛滥的影响,文章指出,泛滥可能导致金融稳定风险和经济过热,而稀缺则可能导致融资受限或经济活动低迷。不同维度的流动性在国际化背景下相互关联,尽管它们并非完全,但存在重要的关系和可能的重叠。任何对全球流动性的界定和实证评估都充满挑战。
在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方面,文章指出金融市场流动性通常通过成交量、买卖价差等微观结构指标衡量。国际层面,固定收益和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尤为重要。危机期间,固定收益市场的流动性损失严重,但最近已恢复至危机前水平。然而,市场对固收市场流动性的恶化普遍评论与某些标准衡量指标的平均结果不一致。一些细分市场,特别是流动性较差的市场,流动性恢复不均匀。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发展喜忧参半,高频交易或算法交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既带来改善也带来潜在的操纵风险。
国际融资流动性方面,文章讨论了国际银行贷款和抵押品的国际可获得性和重复使用。跨境信贷总额存在周期性波动,银行信贷相对于零售信贷的波动性更大。金融危机后,跨境信贷周期的平均增长率和波动性大幅下降。抵押品市场的活动在金融危机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抵押品交易总量和抵押在一级交易商处作日后用途的抵押品均有所下降,导致抵押品复用率急剧下降。这可能与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持有的高质量流动资产(HQLA)数量和杠杆率的要求有关,这些规定了交易商的资产负债表空间,增加了抵押品后续使用的实际成本。
私人货币流动性方面,文章指出非金融企业持有的流动性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长期增长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包括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代理问题、现金流不确定性、投资机会稀缺、外部融资以及税收制度和国际税收漏洞。危机和后危机环境中,这些因素使得企业有动机持有较高流动性。家庭流动性持有量也在上升,尤其是在美国、日本或欧元区等国家。这与企业流动性的增长趋势相比,讨论较少,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有趣领域。
在银行流动性管理方面,金融危机凸显了资本金、流动性缓冲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不足。危机后,巴塞尔协议III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旨在让银行在金融压力时期更好地抵御流动性冲击。这些监管工具的逐步实施也导致了银行流动性持有量的增加。
企业“囤积”流动性现象的含义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不确定性和有限的增长前景、投资机会的匮乏、货币正常化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上升、提高透明度和改革银行体系、加强公司治理、国际税收体系的协调等。制定者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来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文章指出,全球流动性框架的六个维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每个维度都与流动性的重要方面和当前的主要问题相关。理解这些维度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对于制定全球流动性和评估其效果至关重要。文章强调了全球流动性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并提供了对不同维度流动性的深入分析,为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