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6 03: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9小时前
第一节 生活救助
一、最低生活保障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含义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提供差额现金救助,旨在解决贫困人口在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问题。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
(二)最低生活保障应遵循的原则
最低生活保障遵循的原则包括基本生活需求原则、普遍性原则、法制化原则和公民基本权利原则。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则针对具有本地农业户口,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导致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多种方法确定,包括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恩格尔系数法、消费支出比利法、国际贫困标准法和生活形态法。
(五)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1993年开始试点,到1999年进入扩面阶段,2003年后进入完善阶段,形成了基本框架。
(六)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发布通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发展完善中的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时,应关注低保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化管理与监督体系的建设。
第二节 灾害救助
一、我国灾害救助体系
我国灾害救助体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灾害救助的内容
(一)对灾区灾民的救助
救助灾民生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精神救灾,并帮助灾民提升自我生存能力。
(二)对灾区社会的救助
包括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组织的重构、社会机制的整合、公共设施的恢复、社会控制力量的加强、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等。
第三节 专项救助
一、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项目旨在向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住房或现金补贴。
(一)救助对象
面向住房困难群体。
(二)主要内容
包括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现金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
(三)我国住房救助制度的建立
住房救助制度从起步、发展到完善的历程。
二、教育救助
(一)教育救助含义
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教育救助内容
包括“两免一补”、经常性助学、专科生教育阶段资助等。
三、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
(一)司法救助
为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但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提供辅助性救济。
(二)法律援助
在司法制度运行各个环节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因贫困导致难以通过一般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的社会弱者。
四、殡葬救助
为基本殡葬活动提供救助。
第四节 慈善事业
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事业从1949年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二、慈善事业的特征
民间性、非盈利性、自愿性、利他性、公开性、法治规范性。
第五节 优抚安置
一、我国优抚安置的发展
优抚安置的发展历程,涵盖优待、抚恤、安置等各方面。
二、优抚安置的内容
(一)军人优待抚恤
(二)安置保障
复员退伍军人的社会安置、军人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安置。
第六节 慈善事业与优抚安置
(一)中国慈善事业与优抚安置的发展
(二)中人社会保障的发展
(三)军人社会保障的体系创新、内容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
(四)军人社会保障基金
(五)中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