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6 2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7 00:51
在远古时期,人们缺乏气象知识,常因种地时节不当导致歉收。为解此困,"三皇"和"五帝"骑牛巡游,传授农事知识,形成了"春官说春"的传统。据说,唐朝初年,皇帝下令鼓励种植,特设"春官",他们带着"节气春帖"(即后来的春贴)走遍乡村,告知百姓播种的时间。这些"春官"在表演时,还融入了吉祥话语,逐渐形成了"说春"的风俗。农民们感激他们的服务,以财物回报,民间艺人们也借此机会复制春贴,成为送春的主要力量。
春官的起源记载丰富,冬至时节,他们身着官服,背负布袋,携带着木刻的日历和"春牛图",上门送春并进行说唱表演,内容丰富,趣味盎然。这个传统绵延数千年,主要在陇南市礼县龙林乡川坝河谷地区以及周边地区流传,如礼县下四区和西和县部分乡镇,是提醒人们把握春耕时机,不失农时的重要民间活动。
春官说唱艺术,作为一项原始的说唱形式,不仅预告春天的到来,还承载着传承农耕文化的重任,是村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节令生活的重要习俗,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一种四川风俗。旧时,每到十月小阳春季节,便有头带乌纱官帽,身穿长衫,背着布搭裢,入门送春,一张尺大的红纸上有木刻印的来年日历,上角处有幅“童子牧牛图”,亦称“春牛图”,此谓“送春”。年复一年,源远流长。为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