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6 15:16
最近心理学家得出一个咬指甲更可行的理论:它能够提供暂时的逃离,分散注意力,或是快乐、痛苦中的放松。*咬指甲是怎么回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20多岁还喜欢咬指甲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1、*咬指甲是什么心理
过度的咬指甲已经出人意外地成为了人类的一项广泛流行的活动。
一千年以前就有这种行为: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据说就沉迷于咬指甲。在近现代,没有数据显示我们承受着痛苦(从技术上来讲被称作咬甲癖),但是小规模的研究显示20%左右的*经常咬指甲--这暗示了数百万的美国人都在这么做。
帮助病人们解决咬指甲、揪头发还有其他以身体部位为焦点的重复紊乱行为问题的心理学家说:“每个人一定程度上都咬指甲,当提到人们这样做对自己有害时,就不会当成一种日常行为了。”这当然适用于一小部分人群--但是他说,这仍然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2、爱咬指甲多与情绪有关
“咬指甲、反复地摆弄皮肤,对于儿童期的孩子来说,仅仅算是不良习惯。”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天津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病学研究室主任徐广明说,刚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很多孩子,会无意识地咬自己的手指甲,轻则咬得指甲几个月不用剪,严重的甚至咬到流血。这是孩子的情绪反应,比如心烦、紧张或是没有安全感。
一般疗法。儿童咬指甲癖是完全可以纠正的。首先,人微言轻家长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责骂或惩罚不但无益于疾病治疗,反而有害,甚至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家长应定其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治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心理疗法。主要采用行为*和下面引导的方法。所谓行为*,即当年幼儿童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紧紧地抱住他的双臂,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赏。还可通过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下面引导则是,对孩子可讲清道理,使孩子意识到咬指甲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自己能正确对待,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要让这些孩子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促进孩子心身健康的发育。
这些行为本身虽然不能直接妨碍人的学习和工作,但却可能是妨碍人学习和工作的自卑感、敌对感、或个人内心的某种别的情绪状态的表现。” 大家知道,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凡接触到婴儿口唇的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在婴儿时期,吸吮自己的手指头很常见。到2—3岁后,此现象一般会逐渐减少。但在婴儿饥饿时,吸吮自己的手指头有得到如吸吮母亲乳头般的满足;在寂寞无聊、焦虑不安、身体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现时,吸吮指头可以聊以*、减轻焦虑、转移注意力,因而仍可能吸吮手指。如果偶然出现这些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病态。随着儿童年岁的增长及与外界接触的增多,一般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是,若诸如饥饿、疾病、孤独无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经常存在,吮手指的行为就可能形成一种癖好,以致难以革除。至于咬指甲的病因,心理学家认为与吮手指头一样,一般发生在其情绪紧张或抑郁的时候,并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磨牙齿、吮手指头等症状。有的人咬指甲行为是孩提时代对父母咬指甲行为的模仿,一般获得了快感,逐渐形成了顽固性习惯。
对于已养成此类不良习惯的儿童和*,在矫治时应注意: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对儿童,如属于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属于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对*,应引导他们认识其行为的幼稚性,并教授正确有效的排忧解愁的方法,自觉戒除这一怪癖。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
因此,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
3.厌恶疗法。在童年时期,如果儿童养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采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和矫正。如在儿童手指上涂上黄连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