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有哪些差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2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3:16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最大的差别在于本体感觉传递的路径与目标不同。

意识性本体感觉是从薄束至楔束再传递至大脑皮层的;而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只传递到小脑。比如说你不小心踩到了小球,脚底会同时传递,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会传递至小脑并自动矫正脚的位置以防止摔倒,就像膝跳反射一样,在这之后,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本体感受也称深部感受,传导来自肌、腱、关节等处感受器的冲动,传向大脑和小脑,冲动传至小脑产生的本体感觉,称非意识本体感受。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简而言之,非意识性本体感受就是我们的机体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维持着我们的存在。这是一种非条件性的先天性的反射。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主要述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因头面部者尚不明了)。另外,本体感觉可分为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第一,意识性本体感觉: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

2,其中,来自第4胸节以下的升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 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 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 延髓的薄束核和 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 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 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 ,

3,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后回的中、上部和*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前回。

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脊髓或脑干)损伤,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的距离。

第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1,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2,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 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骰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 脊髓小脑前束,经 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 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3,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延髓的 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归小脑皮质。

4,本体感受器还包括肌肉、腱、关节内的感受器。比如肌梭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腱梭感受感受肌肉末端附于骨上的肌腱的伸展,还有关节感受器能感受关节韧带的运动。这些感受器主要在于感知运动器官的位置变化,简单的说,我们闭着眼睛能够吃饭、穿衣就与我们的这些本体感受器有关

第三,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本体感觉的下降,不象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一样,是哪个肢体受伤哪个肢体有问题。因为本体感觉包括了神经系统对本体感觉的传入传出和整合*功能,所以即使只是一条腿受伤造成活动减少,本体感觉的下降也是全身性的!就是说没受伤的胳膊和腿的本体感觉也下降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本体感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3:16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最大的差别在于本体感觉传递的路径与目标不同。

1、本体感受也称深部感受,传导来自饥腱、关节等处感受器的冲动,传向大脑和小脑,冲动传至小脑产生的本体感觉,称非意识本体感受。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第*神经元是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神经元,由其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丘脑*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后回的中上2/3部和*旁小叶的后部,小部分纤维投射到*前回。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3:16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最大的差别在于本体感觉传递的路径与目标不同。

1、本体感受也称深部感受传导来自饥腱、关节等处感受器的冲动,传向大脑和小脑,冲动传至小脑产生的本体感觉,称非意识本体感受,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第*神经元是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神经元,由其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丘脑*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后回的中上2/3部和*旁小叶的后部,小部分纤维投射到*前回。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

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本体感觉的下降,不象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一样,是哪个肢体受伤哪个肢体有问题。因为本体感觉包括了神经系统对本体感觉的传入传出和整合*功能,所以即使只是一条腿受伤造成活动减少,本体感觉的下降也是全身性的!就是说没受伤的胳膊和腿的本体感觉也下降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本体感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13:17

理论解释:
本体感受也称深部感受,传导来自肌、腱、关节等处感受器的冲动,传向大脑和小脑。冲动传至小脑产生的本体感觉,称非意识本体感受。小脑接受冲动后经锥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简而言之:
非意识性本体感受就是我们的机体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维持着我们的存在。这是一种非条件性的先天性的反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