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2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16:01
在古代,“白露”节令时,忌人体各部位沾水是古习俗。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白露时节,大家会明显感觉到炎热的夏天过去了,而凉爽的秋天已到来。虽然白天的温度仍达三十几摄氏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摄氏度甚至只有十几摄氏度,昼夜温差应该是一年中最大的时候了。
正因如此,白露节气阴湿的感觉更明显,清晨的露水也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古人认为阴气聚集的水珠对人体不利,人喝了白露水就会闹肚子,过去还有“蚊子喝了白露水就张不开嘴”、“知了喝了白露水就成了哑巴”等说法。
其实人喝了白露水闹肚子是天气变化造成的,和白露水没关系。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民间有个谚语叫做“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说处暑后这18天,每天一盆水洗澡都没问题,但是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了,以免着凉,更别说用冷水洗澡了。
在古代,“白露”节令时,忌人体各部位沾水是古习俗。
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所以俗话说的“白露水,恶过鬼”,大概是想提醒人们天气转凉,要远离凉水,早晚注意添衣加被,不要贪凉的意思。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16:01
汉族禁忌:
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忌踢门槛、扫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动用刀斧锄、动土和打骂人等;“白露”节令时,忌人体各部位沾水;每天早间忌说梦、鼠、虎、鬼怪等;农历无立春节气为“哑年”,忌结婚、做屋、砌灶、迁居、发蒙等。
过年和立春日,出嫁女儿忌在娘家住宿;已婚女婿女儿忌在娘家同床,出嫁女儿忌在娘家分娩,产妇坐月子期间,房间忌外人入内,忌人踏门槛、倚门框。
每逢七、八日,忌办喜庆和去亲友家做客;年节喜庆时宰杀牲畜,忌说“杀”,应说“放”;几户同住一幢屋,忌在一年内连续举办几桩婚嫁喜事;送客饯行忌说不吉利的话,在菇农家做客忌说“谢谢”;在船筏民家中吃饭忌说“翻”。追问为什么白露不能沾水?洗脸洗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