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9:52
当时国内有不少制糖厂,还有不少是土法制糖的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设中华精糖公司,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日能处理4000担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广东汕头角石开设分厂。
此外,英国商人在的太古洋行也创办太古炼糖公司。
继英国之后,美国、日本等商人也来中国建立机械制糖厂,制糖工艺、技术、设备均从外国引入。由于社会动荡、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这些糖厂未能长久生存下去。
1905年,中国东北开始种植糖用甜菜。1908年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吨的甜菜制糖厂(阿城糖厂)。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吨的甜菜制糖厂(呼兰糖厂)。
1916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成立“南满洲制糖株式会社”,并在沈阳郊区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吨甜菜的奉天糖厂,1917年投产。1922年又在铁岭建成铁岭糖厂,这两座糖厂都于1926年停产。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东济南兴建溥益糖厂,于1921年投产,1929年停产。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不论是甜菜制糖厂,或是甘蔗制糖厂,或是精炼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或是民族资本创办的糖厂,都没有成功,中国的机械化制糖业未能形成,仍然处于手工业制糖阶段。牛拉石辘压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乡民间。糖的产量及质量都不及先进国家,尚需大量进口食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许多公司、商人急于推销滞销的货物和积压设备。中国成为他们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例如,美国的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工厂,即在此时来到广东,推销他们积压的制糖设备。
广东省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经济实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地位,极力支持、兴办机械化制糖业。
广东制糖历史悠久,制糖原料(甘蔗)丰富,客观上也利于制糖业的发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厂两家厂商的承包下,在广东建成了市头、顺德、东莞、新造、惠阳、揭阳等 6座机械化制糖厂。其设计的总生产能力为每天压榨甘蔗7000吨,每天产白糖700吨。机器设备全部由外国进口,工艺技术、设备规模都是空前的。广东遂成为全国机械化制糖业的重要基地。
广东兴办机械化制糖业的热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制糖的其他省份,继之纷纷建立机械化糖厂。但由于时局*,工业基础薄弱,这些新式的机械化制糖厂,未能得到发展和繁荣,不少糖厂*关闭、停业。
20世纪以来,省机械化制糖业发展较快。最早的机器制糖厂建立于1901年,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机械化制糖厂。1934~1943年间,糖业发展迅速,糖产量剧增,并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制糖期,机制糖产量达到137万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9:52
糖,主要用途是工业(例如:医药、酒精、农副产品等)和食用(例如:果糖、饴糖、绵白糖等)方面的。
一般建国初期多是南方的甘蔗为原料,北方为甜菜提取的原糖,正常的糖不需要进口,而高端些医药化学制剂等的葡头糖等物质需要进口,因为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刚结束战争,在工业上百废待兴,基本都是原糖类的加工。
因当时科技能力不足,部分只能进口以满足高标准的需求,同时由于所处以苏联为中心的集团,多以周边及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进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