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赋存条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3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7 09:44

地下水赋存规律与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地质体结构密切有关。上面已经谈到,地下水按其赋存状态可分为吸附水和自由水,吸附水可以改变岩体和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由水可以改变岩体和土体中的应力状态。吸附水既可以来自渗透水的补给,又可以来自凝结水的转移。渗透水补给比较好理解,如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经过水分转移而转变为吸附水,这种水运动主要靠分子吸引力作用。凝结水一般不受重视,它是空气中的水分由于温度差异则凝结在矿物颗粒表面,逐渐向里转移,使岩体和土体的含水量增大。如果地质体原始湿度较低时,由于凝结水吸附结果,地质体表面含水量高,愈往里面愈低。这种现象夏天在地下洞室的围岩里表现得十分清楚。如在粘土岩中新开挖的地下洞室,开挖时岩体中含水量仅为2%~3%,而过一些日子后,由于凝结水作用,洞壁表面含水量可高达12%~14%,在深到5~6m处达5%~6%,而深到10m时则就等于原始含水量2%~3%了。这一结果表明,粘土岩的原位试验结果,并不一定能代表实际岩体的力学性质,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相反,如果岩体和土体的原始含水量高,在夏天,在蒸发作用下岩体和土体表面含水量可以散失,而表层含水量可以低于里面的含水量,表面部分可以低至2%~3%,向里逐渐增高,大约深至5~6m,就与原始含水量一致了。上述表明,地质体中的吸附水含量是可以变的。为了正确评价地质体的力学特性,必需认真地研究地质体中的含水量问题,不仅要研究它在空间上的变化,而且还要研究它在时间上的变化。

水文地质学中研究的地下水实际上指的是自由水,主要是重力水。重力水实际上就是狭义的地下水,故常把重力水泛称为地下水。地下水在地质体中按流动方式来分,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孔隙水;②裂隙水;③管道水。在一个地区地质体常被隔水体分割成为几个含水体,含水体和隔水体称谓水文地质单元;含水体和隔水体的组合称谓水文地质结构。根据地下水赋存、埋藏条件及运动规律,以地质体结构为基础,可将地质体划分为若干种水文地质结构类型,谷德振教授划分为如下表所示的6种水文地质结构。

表6-3 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著者将表6-3所列的6种水文地质结构又可以归并为4种:①统一含水体;②层状含水体;③脉状含水体;④管道含水体。

现将这4种水文地质结构的地质体地下水活动特征简述如下。

(1)统一含水体内的地下水特征:这种水文地质结构主要见于没有隔水体的河间地块地质体中。它可以是孔隙统一含水体亦可以是裂隙统一含水体。其补给来源主要是靠大气降水,其运动方式遵循达西法则,其运动速度受潜水面的水力坡降和地质体的渗透性控制。

(2)层状含水体内的地下水特征:它的特点是夹于隔水层之间。地下水补给、运行、排泄严格地受隔水层控制,多半是远缘补给,顺层运行,远缘排泄。它可以由大气降水补给,亦可由河湖补给,它可以排泄于河湖和统一含水体,亦可以以泉的方式溢出地表。这种含水体内的地下水有的为无压水,多数为承压水。在有多层层状含水体时,在地下水勘察中要特别注意鉴别各个含水层的水是无压,还是有压,地下水水位测量十分重要,应该采用分层止水技术对各层地下水水位进行测量。

(3)脉状含水体内的地下水特征:它主要存在于切割隔水体的断层破碎带或结构面内,含水体状况主要受断层发育情况控制,也可以把它视为陡倾角产状的层状含水体。而这种层状含水体可以有很多分支,成为脉状含水体系。脉状地下水系往往与统一含水体、层状含水体相通,因而使他们成为脉状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场所。

(4)管道含水体内的地下水特征:它主要发育于喀斯特化岩体内,是一种喀斯特水,它是由大气降水补给,沿喀斯特管道流动,以喀斯特泉的方式排泄。这种地下水比较复杂,对厚层碳酸岩发育地区应该重视这种地下水活动。

还有一种概念需要说明一下,上面是以含水体和隔水体为单元研究了水文地质结构。我们知道,含水体必然是透水体,但是反过来,透水体不一定都是含水体,很多情况下是不含水的,但是地下水可以在它里面变动(孙广忠,1988)。著者在《岩体结构力学》里面提出了岩体水力学结构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以透水体(层)和隔水体(层)为基本单元,划分为岩体水力学结构。这种划分对地质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著者分析了地质体透水和隔水特征,提出了作为地下水活动通道的透水体有3种主要类型:

(1)孔隙透水体(层);

(2)裂隙透水体(层):①块状裂隙透水体;②层状裂隙透水体;③脉状裂隙透水体;

(3)管道透水体。

与此相应的隔水体也有3种主要类型:

(1)块状隔水体;

(2)夹层或带状隔水体;

(3)层状隔水体。

层状隔水体是连续的,有效的隔水体。夹层状隔水体与带状隔水体在空间上常呈不均匀分布,常存在渗漏窗口或薄弱环节,在高水头作用下常被击穿而形成渗漏通道,这个问题在地质工程研究中要特别给予重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