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3:42
□东方证券研究所 顾军蕾基本判断需根植本土无论是股份制还是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空间均有赖于中国本身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内地的经济成长和对国有银行的承诺控股是这些银行的各自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与国家实力相对应,按照资本充足率、国际知名度、国际网络、风险控制水平等多项标准衡量,我们也还暂时没有一流的国际银行。所以,对于银行股基本面的判断,必须植根于对中国自身而非简单类比。内地银行的经营环境目前中性偏正面,2006年执行稳健货币,信贷增长目标比上年略有增长,宏观经济大幅紧缩的可能性不大,扩大内需的导向有利于银行个贷和中间业务的发展,而且金融市场的整体改善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继续成为重头戏。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市场的整体改善无疑将有利于其业务空间的拓宽,有利于其风险的识别和承担工作的市场化运作,为其带来了改变市场格局的机会。但和国有商业银行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能依赖的只有上的先发优势以及各自的股东、管理层和员工。由于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对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大部分国内银行的水平仍有待提高。而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必然带来行业竞争的激烈,资金将不是行业准入的决定因素,品牌、机制、网络、人才等更为无形和软性的因素将更深刻地影响竞争的格局。因此,我们预计,真正享受良性的高速成长(而非透支未来)的银行仍将是少数。就上市银行而言,拨备较为充足是其相比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另一优点,主要上市银行的拨备可以抵御中期贷款质量下降的风险,支持其全年20%以上的利润增长。同时预计主要银行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工作将渐次展开,业务发展可进入良性轨道。从基本面的角度,我们认为A股主要银行业绩将较为稳定,风险程度低。适当借鉴国际标准可以预料,在银行股上发生的A、H联动将持续下去,虽然其在不同时点的合理性还有待具体分析,但国内投资者已不得不面对一个国际市场的定价,随着QFII、QDII、战略投资者等诸多制度的推出以及即将到来的全面“入世”,资本市场的接轨不可避免。因此,对A股银行的估值判断必须考虑国际视野。但在不同的时点,对估值方法的运用必须具有其合理性和灵活性。一般而言,我们推荐使用PB(市净率)作为相对估值的主要指标,反映银行业经营稳定的特点,但在IPO或再融资的前夕,发行价与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将直接相关,同时每股净资产的增厚带来的效益增长还有待观察,此时用PB来推定上市价尚略嫌生硬,遑论以之推定发行价。这时可能需要更多参考PE(市盈率)。另一方面,无论PB或PE,都隐含着对增长率和资本成本的不同假设,而且投资者偏好并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PB,贵贱感觉却因人、因时而异。对于只能作为价值投资的银行股来说,前期累积涨幅过高,其回调也在情理之中。但作为具有基本配置价值的行业,特别是对行业中的优质企业,长线投资者仍可逢低吸纳、买入持有。目前,我们对A股银行维持“中性”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