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3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5 23:21

这句话最主要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要时时对着镜子,才可以整理好衣冠,要借鉴古人的经历教训才可以知道是带更换的规律,而且还要常常以人的经历为总结,才可以明白得失的意义。
这句话最主要是寓意着:我们一定要以前车之鉴,善于从不同的经验里面总结教训,不断的改进自己,才可以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合理是使用词语,才可以让不同的内容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让更多的人可以明白不同的人生道理。

运用词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词语的感*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彩。
根据感*彩的不同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1.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的词语。如:鼓励、成果、抵御、聪明、节俭、呵护。
2.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的词语。如:煽动、后果、抗拒、狡猾、吝啬、庇护。
3.中义词:不表示褒贬的词语。如:鼓动、结果、抵抗。
(二)从词语的语体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词语除感*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或公文。
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
(三).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
“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诬告陷害,两者轻重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5 23:21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5 23:22

古人的这段话也就是说要了解自己,辩证地看待、评价自己。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知识的过程。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为方式。

社会上总会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些人嘴上埋怨着老板对他不好,工资待遇太低什么的,却忽略了自己本身就是懒懒散散,毫无价值。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说着“因果循环”,这话真不假,你种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这就是不好好学习酿成的后果,那么学习有什么重要性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水平的人,就会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更会渐渐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交到同水平的朋友,自己个人能力越高,自然朋友质量也越高。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越好,自身修养也会随着其提升。同样都是有钱人,暴发户摆弄钱财只会让人觉得俗,而真正有知识的人,气质就会很不一样。

高端大气的公司以及产品是万万离不了知识的,只有在知识上不输给别人,才可以在别的地方不输别人。

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什么样孩子很大几率会变成什么样。只有将自己的水平提升,才会教育出更好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因为有文化的父母会给孩子带去更多的在成长方面的的帮助,而如果孩子有一个有文化的父母,通常会在未来的道路上,生活得更好,更顺畅。

学习是非常的重要,学习的好坏最终决定朋友的质量、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等方面,所以平时在学习中要努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5 23:22

那些敢于直言说你缺点的人,会泼你冷水的人,不管你有什么缺点,他都会直接的说出来,老黑个人感觉·,他更像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古话说得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不一定会显示出你自己的优点,但是,他一定会充分的显示出你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许,你会认为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很烦,也许有的人就是喜欢到处去挑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但是这样的人,如果可以相处得好,可以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大家可以回顾历史,绵延至今,多少成功人士,丰功伟业的大臣,成功人士,他们除了自己拥有本事,身边拥有良臣能将之外,身边一定不乏"诤友",因为他们说话说话从来都是心直口快,有什么错,就说什么错,促使那些成事者不断改错,犯错,不断改错,犯错,最后,通过"诤友"到达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我给大家举个历史的小故事。

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由此可见,身边如果有一个"诤友"真的是很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幸运的,

如果我们只是输了一场胜券在握的比赛,那不要紧,输了就输了,但是,如果我们连自己输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话,那我们可能会输一辈子,但是"诤友"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你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5 23:23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在镜子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形体、形态及容颜,那大多都是表面的、外在的,以古事为镜则是内在的,是心灵的沟通,不忘古而知今,以古事而鉴今,这是明智的选择,理性地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列传中有句话:“(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人们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到穿戴是否整齐;用历史做借鉴,可以知道历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看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可以汲取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唐太宗能纳谏,大臣们都敢于直言进谏,所以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比较开明,经济繁荣。魏征生前经常直言进谏,指出李世民的不足。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我们要研究历史,也要正确面对历史,面对历史这面镜子不断修正自己,规范自己。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如何走好这条路,我们就要常回头向历史找找答案,寻求帮助。历史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可以现身说法,对它所走过的路最有发言权,最有说服力,对好与坏、功与过最有判断力,给个公正的评说。尊重历史就要尊重历史规律,不能篡改历史,歪曲历史,按历史规律办事。以古事而鉴今,并不是要走老路、回头路,而是汲取经验教训,弥补失误与不足,更好地办好我们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使百业俱兴,事业更辉煌,道路走得更坚定、更正确,各项事业充满勃勃生机,取得更大成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