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观人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哪一方面着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16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7:55

他老人家的观人四法是: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老杜琢磨,观人从此四方面下手,还是较为科学的。
先说讲信用。我们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对讲信用的人,一般都持肯定态度,愿意与其交往。什么是讲信用,老杜最朴素的理解就是说话算数。比如说,老张找到老李,说手头一时不便,要从老李那里借一万元周转一下,10天之后,肯定归还。老李信了老张的话,痛快地把钱借给他。到了第10天头上,老张把钱拿来了,还给老李。老张这就叫讲信用,下次老张再从老李那里借钱,老李绝对还会借给他,因为他在老李那里有信用了。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如果某个人半点信用也无,最好离他(她)远些再远些。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人,随口乱说,说过的事儿马上就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就像女人的习惯性流产那样。比如,咱国人喜欢请人吃饭,借此相互沟通。老杜曾遇到一人,此人说,好久不见,下周请你吃饭。下周已经过去了,此人没有丝毫动静。再往后,仍是没有动静。不是说要吃某某人的一顿饭,没有哪个人因为无人请吃饭被饿死。但,可以通过这个细节看某人是否说话算话,是否讲信用。像这种说话不靠谱的人,不能交朋友,更不能委以重任(如果你掌握使用干部大权的话)。
再说无官气。官气,当然是当官后才有的那种“气”,一介屁民自无官气之说。然而,屁民并非没有升官的可能。说不准今天是个屁民,明天就有顶小官帽戴上了。有位老兄说,他曾与一哥们同年到某县某单位工作。平时,二人好得不分你我,就是有一个核桃也要掰开,每人一半。几年后,那哥们当了副股长,这下就不一样了。有一回,那哥们前头走,这位老兄在后直呼其名,那哥们愣是不回头。老兄知道这哥们“病”害在哪里,喊了一声“某股长”,那哥们立即回过头来,满面笑容。老兄说,自那以后他与那哥们拉开距离,从“哥们”名单里直接把他点“黑”了。像老兄说的这号人,老杜亦非止一次地见过。有位哥们从机关下到县里担任主要领导,那哥们再次见到老杜,握手时软软地架在那里,仿佛让屠夫剔了骨头,说话打起官腔,好像只有他最*。后来这小子*落马,见到老杜,上前套近乎,老杜已认清其本质,懒得搭理他了。当官,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却可以暴露一个人的本性。对那些官气十足的家伙,还是尽量离他远点,不是什么好人。
三说有条理。说话、做事有无条理,实际上反映的是某个人思维混乱与否的问题。一个精神病患者,很难让他说出有条理的话来。一个遇事心中无数的人,很难让其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处解决问题。做事有条理,有的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增强本领。比如,“*”期间推广的优选法,就是解决做事条理问题的。华罗庚曾举过一个例子。家里来客,要为客人泡茶,一切从头做起,要洗杯子,寻找茶叶,烧开水。这几件事情先从哪里做起,当然是先把水坐上,然后再洗杯子,再放茶叶。因为在烧开水过程中,这几件事情既可以做好,还不浪费时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并不仅仅是烧开水泡茶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些人做起事来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弄不清他从哪里下手。这些人如果放在较高职位,按其无条理的思维处理事情,绝对事倍功半,误国误民。现在的考察干部,如果能把有条理作为一条重要内容,该有多少做事无序、无条理的人物占据不了重要位置。
四说少大话。老曾说“少大话”,看来人们偶尔说说大话可能还是有的。说大话的人,每个人身边都有。什么是说大话,其实就是夸海口,也就是在旁观者看来,某人不可以做到,他却夸口说他可以做到。比如,卡扎菲目前不知逃亡何处,你身边的一位朋友说他可以抓到卡扎菲,这就是说大话,甚或你以为他喝多了。但那兄弟过一会拿着一张卡扎菲的照片回来,说抓到卡扎菲了,哈哈,那是搞笑。说大话的人最常用的就是,我可以怎样怎样,我能怎样怎样,似乎天下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对这种大话篓子,你只要淡淡一笑就够了,因为通过他的言行,你又认识了一个人,了解了一个人,与这个人打交道时要特别当心,否则,吃亏上当的就是你。
老曾的识人四法,并非可以概括所有识人要领,但总的说来,有一定参考价值。你就看着办吧!

一: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
心存济物是富相,事有归著是富相。
二: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
寿夭看指爪,风波看脚跟。若要问条理,全在语言中
这四句话,一个是“端庄厚重为贵相”。他认为这个人如果是很端庄、很厚重的话,这个人就会尊贵,在社会上有地位。过去讲的尊贵就是做官了,我们现在的尊贵可以范围宽广了,就是在社会上赢得人们的尊重。“端庄、厚重”,他非常强调这一点。他给他儿子写信,批评他的儿子不厚重,走路有点轻飘,就是走得太快,说话也太快了。所以他经常会讲,你近来走路是不是慢一点啦?脚步是不是重了一点啦?说话说得缓了一点啦?他会关心去问他。他就希望他的儿子成为一个厚重的人。

  他批评了恭亲王。当时朝廷执掌实权的恭亲王,是军机处领班大臣,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总理。他是咸丰皇帝的弟弟。他说恭亲王这个人很聪明,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厚重。他是处在周公这个位置上,但是因为他不厚重,可能担负不起这个重任。他认为一个人要尊贵的话,要端庄厚重,轻飘是不行的,轻佻更不好。

  第二句话是“谦卑含容是贵相”。一个人要“谦卑、含容”。“谦卑”大家都知道,“含容”是什么?“含”就是包含的“含”,“容”就是容貌的“容”。就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不露在脸上,要包藏起来。如果有点事就在脸上显出来,那么这个人不能是做到很尊贵的地方,也不能做很大的官。

  第三句话就是“心存济物是富相”。心里面存在着“济物”,“济”就是救济的“济”,“物”就是外物,物理的“物”。我们中国所说的“物”通常就是置身以外的东西,用“物”来表述。你心里面不只是说想到自己,你要去关心你之外的人,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弱势群体。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要有一颗爱心、一颗仁心,这样你才可能发财。“富相”的“富”,就是有钱,有财富。

  第四句话是“事有归着是富相”。“归”就是回归,归纳的“归”,“着”就是着落。就是做事情有一个着落,那么这种人会发财。你如果做事情有头无尾,虎头蛇尾,或者做事情撒出去一张大网,最后没办法收拢,这种人都发不了财。这些东西不是人天生的,是可以靠自己的*来做到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从修为上识别人。

曾国藩的识人诀窍大致有几点:“邪正看鼻眼”。他认为,正人君子的鼻子首先是正,厚实、饱满。其次是看眼。眼神、眼光。他认为黄光、白光、青光、淡光都不好。眼神分散、游弋、漂浮等不好。目光炯炯为好。还有眼光正色为好。谈到眼神,则安定的眼神是最好的。  
  真假看嘴形。曾国藩认为,好的嘴唇是厚实的。曾公日记多次谈到“面正而嘴歪,心地不甚正”。凡是提到嘴唇和鼻子不正的人,他通常没有好印象。太薄的嘴唇不为曾国藩看好。
  

主意看脚跟。一个人遇事是否有主见,能否拿定主意,看其脚后跟。大厚、很粗、筋直挺者为好。  功名看气。就是一个将来能否成就功名,看这个人长相是否英俊。气可以理解为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的总体体现。
  事业看精神。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看的是精神状况。精力充沛者为佳。
  曾国藩有句名言,“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说话没有条理的人,思维必定也是无条理性。曾国藩不喜欢说话多、说话快的人。其实中国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不主张话多。“敏于行、讷于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7:55

建议你读读曾国藩的《冰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