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4 01:42

我来回答

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3:11

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意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9、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10、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意味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法知识,不知道的人不多。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扠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4:29

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

春分: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

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治理日益繁忙。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

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这时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昼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冷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这时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

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曰:“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6:04

1、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7月,夏至为6月22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冬至是12月23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了,故分别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2、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与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3、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4、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5、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6、谷雨:降雨明显增多,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7、小满: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8、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9、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当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0、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11、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12、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13、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14、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15、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一、节气命名

1、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2、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3、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4、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5、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6、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7、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8、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9、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

1、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2、“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4、“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5、“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ke.baidu.com/item/%E5%86%9C%E5%8E%86%E4%BA%8C%E5%8D%81%E5%9B%9B%E8%8A%82%E6%B0%94/3405412?fr=aladdin#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7:55

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意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9、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10、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意味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法知识,不知道的人不多。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扠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0:03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7月,夏至为6月22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冬至是12月23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了,故分别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与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多,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当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2:28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5:09

清明时节,万物萌生在清明节的这一天,人们在门口插上杨柳桥踏青郊外,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秋分以后,雨水减少秋燥来临,秋风吹来,我们的嘴唇裂开皮肤瘙痒,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多吃水果蔬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8:24

241见到你低价3就诶额吉诶3i3i2ii2i

快快快开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21:55

313233343536373839303-3/3:3;e fe ge he je ke le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5 01:43

大白菜的生长过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